對于大多數石油人而言,一年中,只有少數的時間可以穿上華美衣衫,感受都市時尚。所以,工衣“霸道”地占據著我們的大部分時間。正因如此,我們的工衣結合了安全、美觀、實用等諸多因素,幾經變遷,從藍到綠,再到如今的紅色,陪伴著石油人的生活,記錄著石油人的歷史。
在我的家里,是沒有圍裙的,母親做飯干活,總愛穿件工衣,幾十年從未變過。遷新居的時候,我挑選了一件帶著花邊的碎花圍裙給母親,她不屑地說:“華而不實,還不如工衣耐臟實用?!笨粗趶N房里忙碌的身影,想起了年輕時候的她,身著工衣,奔忙于井站和家,數年如一日。我想,她可能穿習慣了。記得兒時,我總不愿母親去上夜班,她總是穿著件干凈的工衣哄我入睡,我牢牢地挽住她的胳膊,再醒來時,卻只剩一件工衣做伴,如此,直到我懂事。
石油漢子的工衣就像戰服一樣,飽經風霜。記憶里父親的工衣就是布滿油污,皺皺巴巴的,毫無美感。初中那年,我在體育課上不小心拉傷了韌帶,父親來到教室的時候,卻穿著一件嶄新的棉工衣,他背著我一步一挪往回走,我趴在他那大紅色柔軟的背上,聽著他急促的呼吸,那么溫暖,又如此踏實。我瞬間明白,父親已不再年輕,我不能負他所望。15歲的淚水悄悄滴落在他那件紅色工衣上。大學那年的暑假,父親帶回來了一件小號工衣,非要讓我試穿。穿上后,我聽到了二十多年來父親對我少有的贊美,他高興地叫來母親,說:“你看,女兒穿上這工衣還挺好看的?!边€用當時像素不太高的手機給我拍了照,那時的我不屑地撇撇嘴。
后來,我成了石油工人,整日里穿著工衣,總是盼望下班可以穿上自己美麗的衣衫。由于常年身居大山,許多愛美的女孩子都悄悄把寬大的工衣剪裁成合身的尺寸,美好的身材在工衣的映襯下成就了多少愛情故事。穿著工衣的青春歲月里,我們創業、成家、生子。記得我懷孕那年的冬天怕冷,買來的棉服也包不住我碩大的肚子,也不覺暖和。后來看到小區里的孕婦們好多都穿著工衣散步,于是我也整來一件大號工衣,把我和寶寶包裹進去,果真溫暖舒適。那年,隊上的老師傅退休,他給領導說:“能不能送我一身紅工衣,這些年也沒穿過幾件干凈的衣服,想留套新的放到家里留個念想?!辈恢獮楹?,那時我們所有人的眼眶都濕潤了。
如今,每當我穿著精心熨燙過的紅工衣,站在好漢坡腳下為來人講解我們的歷史和榮耀時,覺得是多么的驕傲和光榮,再沒有比這個時候更美的自己。即使不在生產一線,油田的小區里,隨處可見穿著紅色工衣的身影,買菜的阿姨,接孫子放學的的爺爺,下棋打牌的老師傅,男男女女,老老少少,早已烙上了這深深工衣情節,是種文化,是種歸屬,更是種信仰,世世代代延伸進石油人的血脈里!
作者手記:
我是一個典型的油三代,出生在一個普通的石油家庭,從小受到了油田文化深深的熏陶,以至于對我的擇業、成家、成長產生了深遠持久的影響。
之所以選擇“工衣”作為寫作的對象,是因為常年在一線工作的原因,工衣更像是個朋友,除了陪伴,還印證和記錄著我們最真實的生活。
寫工衣的題材很多,內容也各不相同??晌?一不變的,都融入了石油人的情感和文化。此次寫作,我從自身出發,以時間變遷和觀念轉變兩條主線貫穿始終,一方面講述了我從幼年到成家立業過程中,和工衣有關的故事,通過對母親夜班的不舍、父親背著受傷的我映射出石油生活的艱辛和不易。同時,從描寫我開始的不屑抗拒到后來的習以為常,再到最后引以為傲的心路歷程,把工衣貫穿進個人成長的始終,記錄了一個80后石油人的對油田接受和認同的過程。以小見大,講述了新一代石油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轉變。
除此之外,通過母親做飯愛穿工衣、父親為我拍工衣照片,退休的老師傅們至今仍然穿著工衣等細節描寫,穿插進了老一輩石油人的工衣情節,反映出幾代石油人的石油情懷,落腳到穿工衣這件小事上,已經成為了幾代石油人共同的行動標識,彰顯出石油文化對石油工人生活中巨大的滲透性、持續性和穩定性,更顯得文章的厚重。